原标题:广西自贸试验区崇左片区三周年:跨境产业合作示范区建设提速
图为货车往来广西凭祥综合保税区
自2019年8月30日挂牌以来,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崇左片区(以下简称:崇左片区)发挥沿边优势,通过制度创新、先行先试,构建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陆路门户,跨境产业合作示范区建设步伐提速。
崇左片区是广西自贸试验区三个片区中唯一与东盟国家陆路接壤的片区,被国家赋予在贸易、物流、金融、旅游、劳务合作五大跨境产业对标国际规则,打造跨境产业合作示范区的重任。
广西凭祥综合保税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崇左片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凭祥市委书记武晓辉介绍,崇左片区成立三年来,立足区位优势,以产业发展为根本,聚焦贸易投资便利化、通道门户建设、口岸疫情防控等重点领域,抢抓《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实施机遇,推出一批具有沿边特色的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创新成果,引领沿边开放发展。
为确保疫情下口岸通关顺畅,保障跨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今年以来,崇左片区在跨国出入境车辆边检快捷通关、边境贸易落地加工、智慧化智能化平台助推海关监管口岸物流创新、中越跨境电商人民币结算等方面形成20多项制度创新成果,为广西乃至全国沿边地区开放发展提供经验。
得益于在上述制度创新驱动,崇左片区内友谊关口岸成为全国沿边地区唯一始终保持正常通关的口岸,今年1—7月,崇左片区中越跨境班列累计开行197列,同比增长18.67%。
在跨境运输环节创新采用“甩挂”模式,中国代驾司机驾驶经过严格消杀的出境车辆到“甩挂”区,放下装载货物的车厢,随后搭载装载入境货物的车厢驶回,便能完成运输任务,减少了中间流程,有效降低疫情传播风险。熟悉操作流程的“甩挂”司机,15分钟就能完成一次货物交接流程。
友谊关海关综合业务科副科长林小明介绍,今年3月以来,友谊关口岸实施“甩挂”“吊柜”等非接触式货物交接模式通关后,进出境车辆单日由之前“代驾司机换乘”模式下的80多辆次,提升到目前的500多辆次。
在推动产业联动方面,崇左片区探索“口岸+”产业发展模式,发挥中越“两国双园”跨境产能合作平台作用,吸引企业“落户广西+转移越南”跨境布局生产。广西自贸试验区崇左片区管委会跨境合作局局长韦志兴介绍,目前,崇左片区形成“原材料进口+崇左加工”“大湾区研发+崇左制造+东盟组装”“加工生产+贴牌组装+东盟销售”等特色跨境产业链。2022年1—7月,崇左片区跨境电商货值16.82亿元,同比增长59.73%。目前,崇左片区口岸加工产业形成规模以上企业49家,三年间增长10倍。
武晓辉表示,下一步,崇左片区将充分发挥独特区位优势,拓宽开放发展路径,优化营商环境,加快中越“两国双园”产业联动发展,扩大跨国劳务合作,拓展跨境人民币双向流动便利化业务,提高产业链、供应链先进性、稳定性和竞争力。
“我们还将聚焦中国—东盟多式联盟联运、跨境电商、边境贸易转型升级发展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基础制度开展深层次改革试点,加快西部陆海新通道凭祥公铁联运物流国际港、凭祥冷链物流仓储、凭祥综合立体交通枢纽等重大项目建设。以电子信息产业链,金融、中药材、农副产品产业链,纺织、林木产业链为导向,推动片区形成更多增长点、增长极,外向型产业集聚。”武晓辉说。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