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片区风采 > 东盟资讯

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大会举办11届成果丰硕 共话科技合作 共创美好家园

2023-08-14 15:56     来源:广西日报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我连续4年参加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大会的‘10+3’青年科学家论坛,交流科研成果,了解各国科技政策信息,开阔了视野,增进了互信。”在日前举办的第五届“10+3”(东盟+中日韩)青年科学家论坛上,新加坡青年专家周静发表主题报告分享经验。

得益于相关科技政策,周静与广西结缘十年。作为广西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十年来,周静带领团队和东盟各国积极合作,以广西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为对象,探究10多种植物单体的基因和研究并取得初步成果,获得业内肯定。

日前,第11届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大会(以下简称“东创会”)在南宁举行。此次会议主题为“共话科技合作 共创美好家园”。作为汇聚展示中国及东盟国家优秀创新成果、推动中国和东盟国家技术需求对接及创新合作的重要平台,自2013年首次举办以来,东创会为广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赋予的“三大定位”新使命,助力国际区域互利共赢、睦邻友好发挥了积极重要作用。

A 搭建政府交流磋商平台 助力国际区域互利共赢

“这次会议的主题契合当代实际。马来西亚将中国视为东盟重要的对话伙伴,并将继续支持维护中国—东盟建设面向未来更加紧密的科技创新伙伴关系行动计划,推动落实科技创新举措。”在第11届东创会开幕式上,马来西亚科技与创新部部长郑立慷发表主旨演讲,表达了马中携手科技合作共建美好家园的良好愿望。

郑立慷介绍,马来西亚每年都派科技部门相关负责人参加东创会,大会搭建了中国—东盟国家科技主管部门高层深入的交流平台,及时分享科技合作政策,获益匪浅。

缅甸科技部部长苗登觉与郑立慷有相同的体会。他认为东创会在中国和东盟各国之间架起了创新与合作的桥梁,成为中国与东盟政府部门交流思想、凝聚智慧、共谋合作的重要平台。

不久前,中缅企业农业海外研发中心传来喜讯。由广西皓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西农科院承担的中缅企业农业海外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进展顺利。项目团队在缅甸内比都建立了研发中心,中缅双方联手开展农作物品种的联合选育和栽培技术研究。两年来,中心已筛选出4个水稻苗头组合、6个玉米品系。依托研发中心,广西农科院联合缅甸农科院举办了“澜湄区域水稻产业发展和粮食安全研讨会”、中缅农业技术培训班等活动,两国近千名专家受益。

“常态化、高频度、高水平的科技人文交流成为中国与东盟各国科技合作的显著特征。与此同时,联合研发合作成果丰硕,跨国技术转移加快推进,创新创业合作蓬勃发展。”4次出席东创会的中国科技部部长王志刚表示。近年来,中国科技部与东盟各国一起深入推进中国—东盟科技伙伴计划。中方通过国际杰青计划等项目,支持数百名东盟国家青年科研人员来华短期工作,助力各国培养科技人才。中国与东盟国家在生物技术、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轨道交通、食品科技、农业等领域共建了10多个双边联合研发平台。今年,中国—东盟公共卫生科技合作中心顺利建成。

自治区科技厅厅长、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负责人李国忠指出,东创会举办11年来,累计有近百名中国及东盟国家副部级以上官员出席。借助东创会平台,中国科技部领导与柬埔寨、印尼、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泰国、越南等国科技主管部门共举办了30场部长级科技双边会谈,就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科技政策、重点领域、合作项目等深入探讨,达成多项共识,形成了稳定的中国和东盟各国科技领域合作磋商机制,促进了友好合作。

B 扩展合作国别和领域 主动服务RCEP前沿阵地

首届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合作论坛中外大咖共话人工智能领域合作机遇,2023年中国—东盟创新创业大赛顺利启动,《面向东盟的人工智能发展合作倡议》和《中国—东盟科普交流合作工作方案》成功发布……第11届东创会亮点纷呈,这也是主办方秉持积极扩展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国别和合作领域原则,主动服务RCEP前沿阵地的生动例证。

人工智能是中国与东盟地区合作的重要领域之一。在本届东创会举办的首届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合作论坛上,中国和东盟国家的专家学者发表独到见解,为行业上下游搭建国际合作交流的桥梁,共同探索人工智能领域合作机遇。

越南科技部高技术司副司长阮黎雄坦称,论坛进一步深化了中国与东盟国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合作渠道,更好造福两国人民。

“开放合作是科技进步、创新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各国应对全球性挑战的必然选择。”中国科技部国际合作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中国科技部首次与东盟秘书处在先进制造、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清洁能源、医疗技术等领域共同支持开展联合研究项目,构建重点领域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近年来,各领域的创新合作也在持续深化。

深化多领域联合攻关。广西联合柬埔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缅甸、越南等国,加强光伏发电、新能源汽车、海水养殖等技术攻关,填补了一些技术领域空白。下一步,广西将聚焦共性技术难题,深化特色农业、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领域技术攻关合作,为中国—东盟合作发展注入创新动力。

深化科创平台共建。广西积极参与中国—东盟科技创新提升计划,已推动建立中国—东盟传统药物研究联合实验室、国际岩溶研究中心等15个联合实验室和研究中心。今后,广西将聚焦科技发展重大需求,探索共建海外离岸创新中心、孵化器、技术示范基地等平台,不断提升区域总体创新能力水平。

深化技术转移合作。广西依托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与文莱、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泰国、越南9个东盟国家建立政府间双边技术转移工作机制,与7个国家组建双边技术转移联合工作组。并构建覆盖东盟的技术转移协作网络,成员数超过2800家,服务中外企业超1.9万家,对接项目约1.3万项。下一步,广西愿与东盟共建中国—东盟网上技术交易平台,增强在线技术交易服务功能,建设中国—东盟专家库和成果库,促成更多项目合作及技术成果落地。

深化科技人才交流。广西积极实施“东盟杰出青年科学家来华入桂工作计划”,接收东盟国家青年科技人才71人次,解决公共关键技术科研问题近70项,通过举办系列技术培训班,累计培训东盟国家技术和科技管理骨干1300多名。广西还将继续办好中国—东盟创新创业大赛,开展科普交流活动,加强国际技术经理人、专项技术人员培训,促成各国科技人员之间交流互鉴。

C 架起创新合作桥梁 共谋区域创新发展

海南省集中推介科技园区优惠政策,老挝技术与通讯部专家解读当地技术推广转化政策,新加坡科技与设计大学教授推介最新生物医药成果寻觅合作伙伴……在日前举办的中国—东盟技术对接会海南专场上,中外与会代表分享科技创新好经验、好做法,期盼合作“联姻”。

海南与东盟地缘相近、人文相连,本届东创会邀请海南省作为嘉宾省,利用东创会平台为海南省科技创新成果对接东盟创造良好条件。

“东创会架起创新合作桥梁,服务全国,对接东盟,助推国内的优质科技成果和企业走进东盟,同时把东盟的创新资源吸引到中国落地转化,共谋区域创新发展。”李国忠表示,东创会持续探索面向东盟开展合作的崭新机制,促进更高水平区域科技交流合作。

“技术转移和促进创新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东盟秘书长高金洪表示,借助中国和东盟之间的技术转移,双方能够跨越传统的发展阶段,创造符合双方独特需求和利益的创新解决方案。

会上,广西东盟技术转移中心与海南蓝海技术转移中心举行了合作签约,双方聚焦桂琼跨境科技成果转化、技术交易平台协同合作、大企业开放式创新、技术转移人才培养等需求,共同打造协同高效的科技成果转化生态体系。

记者了解到,为扩大合作范围,去年,东创会启动了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专项行动。中国科技部在全国遴选了1000项适宜向东盟国家推广的先进适用技术集中发布,涉及东盟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产业。历届东创会聚集了华为、京东、科大讯飞等国内知名企业,以及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等高校院所展示科技成果,成为中国和东盟各国客商了解中国科技发展、获取商机的重要窗口。

据统计,11年来,东创会共举办近40场论坛及研讨会,涵盖中医药大健康、北斗导航、区块链、农业技术、新能源等;举办32场专业领域技术对接会,共有来自中国和东盟国家的代表1.4万余人、企业4000多家参加;展示推介项目累计4200多项,共同见证了79个中国—东盟重点创新合作项目的签署,促成中国与东盟国家间签约及意向签约达300多项。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