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片区风采 > 焦点图

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六周年建设成果新闻发布会

2025-08-29 16:31     来源:广西云客户端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于2025年8月29日(星期五)10:00,在广西新闻发布厅举行“以实干实绩实效推动广西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三场),邀请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办公室专职副主任王新红,南宁海关党委委员、副关长蓝华坚,中国人民银行广西壮族自治区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谢艳,五象新区管委会副主任、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南宁片区管委会副主任、良庆区委书记陆广平,中国—马来西亚钦州产业园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钦州港片区管委会副主任左孔天,广西凭祥综合保税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崇左片区管委会副主任,崇左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周诗翔介绍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六周年建设成果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副处长巩光胜主持。

广西自贸试验区设立六周年建设成果新闻发布会

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六周年建设成果新闻发布会

时间:2025年8月29日10:00

地点:南宁市民族大道112号广西新闻发布厅

出席人员:

王新红  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办公室专职副主任

蓝华坚  南宁海关党委委员、副关长

谢   艳  中国人民银行广西壮族自治区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

陆广平  五象新区管委会副主任、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南宁片区管委会副主任、良庆区委书记

左孔天  中国—马来西亚钦州产业园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钦州港片区管委会副主任

周诗翔  广西凭祥综合保税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崇左片区管委会副主任,崇左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主持人:

巩光胜  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副处长

巩光胜: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今天举行的是“以实干实绩实效推动广西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十三场,主要介绍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六周年建设成果。

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办公室专职副主任王新红女士,请她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南宁海关党委委员、副关长蓝华坚先生,中国人民银行广西壮族自治区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谢艳女士,五象新区管委会副主任、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南宁片区管委会副主任、良庆区委书记陆广平女士,中国—马来西亚钦州产业园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钦州港片区管委会副主任左孔天先生,凭祥综保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崇左片区管委会副主任,崇左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周诗翔先生。

下面,我们首先请王新红女士作介绍。

王新红: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

感谢大家对广西自贸试验区一路走来的关注和支持。明天,就是广西自贸试验区挂牌六周年的日子。六年来,我们始终聚焦一个目标:就是让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的成果,真正惠及企业、惠及百姓、赋能发展。

自设立以来,广西自贸试验区紧扣国家赋予的面向东盟、陆海联动、沿边开放三大使命,全力推进120项改革试点任务落实。我们累计推出了214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10项获海关总署备案,2项入选全国自贸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1项纳入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文件推广,用实实在在的创新闯出开放新路子!

一是坚持为国家试制度,打造深化改革“试验田”。六年来,我们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试验田”种出喜人成果。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方面,我们在中西部和沿边地区率先发布自贸试验区数据出境负面清单,为企业数据跨境流动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支持。我们推广了原产地证书“微小差错”容错机制,已为507家企业开具“免罚单”,减免税款达5.7亿元。在推动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方面,我们跟新加坡等8个东盟国家建立标准、认证交流合作机制,推出28项国家标准、4项地方标准。例如,创新制定中越跨境快递物流服务标准,实现“一次托运、一单直达”,从南宁到越南河内的快递最快12小时内送达,物流成本降低近四分之一。在面向东盟开放合作方面,我们探索搭建“中华文化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文创平台”,创新数字版权链路确权新机制,以人工智能赋能面向东盟的数字文化文创产业高质量发展。建成首个面向东盟的跨境征信服务平台,服务企业超912万户。在新加坡落地全国首个气象数据海外云节点,有力服务中国—东盟气象国际合作。

二是坚持为改革闯新路,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便利地”。六年来,我们围绕企业需求,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在提升投资便利化上,推行“免审即得”等商事登记确认制,实行“一表即入”承诺审批模式,让企业注册压减审批时间80%。创新开展QFLP试点并推广到全区,广西自贸试验区QFLP基金累计进资4.15亿美元。今年前7个月,全区QFLP进资占外资进资比重24.2%。在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上,通过桂渝跨区域协作,推出新能源汽车铁海联运海事监管一体化改革,打通新能源汽车出口的“最后一公里”;“药食同源”进口商品通关种类增至39种,保税仓储进口榴莲、出口工程车等新业态发力,推动贸易新业态发展。今年1—7月,跨境电商交易额达150.9亿元,同比增长26.4%。在提升金融便利化水平上,落地全国首笔“碳减排工具+可持续发展挂钩+数字人民币”贷款,企业可以通过碳减排目标指标争取低利率的贷款资金。开立首笔应用于陆海新通道多式联运“一单制”的数字提单信用证,首创“银行+支付机构”双轨结算模式,让企业跨境大额货款最快当天到账,越南盾和人民币直接当天兑换。在提升运输往来便利化水平上,在全国率先开展快捷通关改革,友谊关口岸日最高进出境车辆突破2000辆次;钦州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3610万标箱,跻身全球集装箱港口前30强。

三是坚持为地方谋发展,打造现代化产业“聚集地”。我们正围绕数字经济、石化化工等6条跨境产业链,让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南宁片区依托国际通信枢纽,加快推进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中国—东盟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等项目建设,培育规上数字经济企业124家,全力打造“AI+制造”产业集群;钦州港片区加快广西绿色化工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等科技平台筹建,大力推进华谊、中石油等项目形成千亿级绿色化工产业集群;崇左片区抢抓沿边“黄金赛道”,主攻电子信息、东盟特色加工等百亿产业链,吸引42家东部企业“组团入桂”,香港聚心科技等一批企业,正借道崇左开拓东盟市场。

四是坚持区域协同合作,打造区域发展“新方案”。六年来,广西自贸试验区内外联动打出一套“组合拳”。对内撒开“政策网”,先后设立南宁、钦州、崇左、北海、防城港、玉林、百色等7个协同发展区和1个柳州联动创新区,形成“3+7+1”矩阵,让自贸红利直通全区。对外织密“合作链”,联合云南等自贸试验区成立沿边自贸联盟,探索边境贸易、物流通道等领域合作。携手陕西、河北、河南自贸试验区构建RCEP陆海联运新通道,将西安国际陆港打造成北部湾港的“内陆喂给港”,让海铁联运班列一路畅达中原、华北地区。

六年来,广西自贸试验区设立企业超12万家,是设立前的32倍;税收年均增长29.5%;工业产值年均增长15%;实际使用外资年均增长24.3%;外贸进出口额年均增长16.1%。广西自贸试验区以万分之五的面积贡献了全区42%的实际使用外资和39.6%的外贸进出口额,成为开放经济的“高产田”。

以上是广西自贸试验区设立六周年来的情况介绍。

谢谢。

巩光胜:

感谢王新红女士的介绍。现在欢迎大家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代表的新闻机构。有问题的请举手示意。

科技日报记者:我们注意到南宁海关在广西自贸试验区开展了一系列制度创新。其中,有哪些创新案例被成功复制推广至全区或全国广泛应用?能否介绍一两个具体项目及其在推广后取得的实际成效和影响?

蓝华坚: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在过去的6年里,南宁海关聚焦广西自贸试验区的重点领域和产业,主动作为、大胆探索,在确保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开展制度创新,取得较好成效。迄今为止,南宁海关共有10项创新举措获得海关总署备案认可,累计55项原创或参与的自贸试验区创新举措被纳入自治区前六批创新成果,15项获得了广西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和复制推广奖励。

“广西边民互市贸易集成改革”和“出境竹木草制品检疫监管新模式”2项监管创新举措,因改革成效好,可复制、可推广,通过海关总署评审,成为署级创新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这两项举措:

“广西边民互市贸易集成改革”主要是对边民互市落地加工商品实行“委托申报”“直通运输”“免到场查验”等便利化通关措施。2019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发文支持边境贸易创新发展,出台支持互市进口商品落地加工试点的措施。2023年6月,海关总署在全国推广南宁海关首创的这一便利化通关措施,使“南关做法”成为“海关经验”。2025年1—7月,广西进口互市落地加工商品22.5万吨,货值75.1亿元,占同期互市进口总值的54.5%,已超2020年全年互市落地加工货值的4倍,广西边民互市贸易由“通道型经济”向“产业型经济”转型,不断带动边民就业增收和边境经济社会发展。

“出境竹木草制品检疫监管新模式”是2022年南宁海关参与的试点项目,目的是通过远程属地查检,以广西特色的竹木草制品为突破口,加快出口通关速度。2023年9月,海关总署确定南宁海关为首批试点单位,开展包括出口竹木草制品、进口汽车零部件等产品远程属地查检改革。2024年11月和2025年7月,海关总署两次扩大试点产品范围,截至目前,共有出口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中药材、新鲜蔬菜及水产品等13类产品纳入远程查检试点,远程模式下单批货物从企业预约到查检完毕的平均时长由3天压缩至半天,大幅提升了货物的整体通关速度。1—7月,南宁海关共开展远程属地查检作业718批次,惠及企业92家。

下一步,南宁海关将深入学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的决策部署,持续推动自贸试验区海关监管制度创新,为广西自贸试验区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贡献海关力量。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香港商报记者:广西自贸试验区进入提质增效阶段,请问下一步建设重点是什么?如何发挥其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器作用?

王新红: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动自贸试验区提质增效,广西自贸试验区将紧紧围绕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在推动高水平开放、深层次改革和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更大担当作为。具体工作将聚焦几个关键方面:

第一,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提升战略部署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的意见》,这是10年来第一份以中共中央文件形式印发的自贸试验区综合改革方案。自治区层面已经印发相关工作任务清单,自贸办正会同各部门、各片区全力抓好落实,深入推动以贸易、投资、资金流动、交通运输、人员往来自由便利和数据安全有序流动为重点“五自由一便利”以及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促进人工智能等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着力打造开放层次更高、营商环境更优、辐射作用更强的改革开放新高地。

第二,全力推进制度创新与复制推广。围绕市场主体发展的制度性障碍和堵点以及数据经济、跨境金融、跨境贸易等重点领域加强首创性、集成式探索,推出一批引领性标志性改革措施,以创新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认真抓好国家关于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试点复制推广工作33项试点措施和上海自贸试验区77条试点措施的复制推广,因地制宜加大再制造产品进口、金融开放、数字贸易、服务贸易等领域的先行先试力度,大力培育和发展实施主体、应用场景,将创新举措转化为发展的实效。

第三,全方位推动产业发展提质增效。立足面向东盟、服务陆海新通道和沿边开放优势,提升与东盟在数据经贸、特色农产品、石化产业、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国际金融6条产业链的跨境协作水平,助力中国—东盟跨境产业链深度融合发展。推动面向东盟的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相通相融,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前段时间,我们发布了4个领域的数据出境负面清单,下一步我们也将围绕清单领域做好企业招引,吸引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产业集聚。

总之,广西自贸试验区将持续发挥好推动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作用,着力推动制度型开放水平、系统性改革成效、开放型经济质量全面提升。

我的回答到这里,谢谢。

广西日报记者:党的二十大报告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先后提出,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进一步凸显了自贸试验区在新时代的重要作用。请问南宁片区在落实自贸提升战略、推进制度型开放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取得了哪些进展?

陆广平: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南宁片区始终锚定国家战略部署,聚焦自贸提升战略,深入推进制度型开放,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功能持续提升。具体举措和进展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激活制度创新“动力源”。我们专注开展首创性、集成式探索,形成260项制度创新成果。“免审即得”、实现“准入即准营”等多项案例获国家和自治区认可、推广。制度创新指数排名连续六年居同批自贸片区前五。依托制度创新红利,片区外贸进出口总额累计突破2900亿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突破18亿美元,形成了“制度创新—要素集聚—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二是架起规则对接“立交桥”。我们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获批设立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初步形成面向东盟的国际数据大通道,推动跨境数据流动,建成我国首个气象数据海外云节点并业务化运行。创新推出“RCEP原产地证+区块链融资”跨境金融模式,将“纸黄金”变成企业的“真金白银”。发布医疗护理员服务跨国团体标准,促进中国标准与东盟国家互融互通。

三是筑牢产业升级“压舱石”。我们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以南A中心建设为着力点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中国—东盟金融城区域金融中心功能不断增强。“南宁一号”与“南宁二号”卫星形成“双星”投入使用。拥有国家、自治区级科创平台68个,专精特新、瞪羚企业69家。建立起“自贸片区+临空经济示范区+东部新城+邕宁新兴产业园”联动机制,形成“核心区引领、协同区联动、全域开放提质”发展新格局。

四是畅通开放通道“主动脉”。我们坚持跨境融合和向海图强,推动铁路港、空港、综保区协同发展,加快建设公路港,建立陆空互动、公铁水空多式联运体系。已实现与越南北宁、北江公路12小时“厂对厂”通达,中越班列“天天班”,机场直达航线四个小时内通达东盟各国。贸易便利持续升级,全国首创出口跨境电商商品海关监管与铁路安检平行作业改革模式,与东盟经贸往来更加顺畅。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以及自治区、南宁市部署要求,加快实施自贸提升战略,为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贡献力量。

谢谢!

东盟头条记者:近年来,广西自贸试验区培育壮大了一批特色鲜明、布局合理、优势突出的产业集群,并积极打造面向东盟的对外开放合作新高地,成为全区高水平开放的开路先锋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请问钦州港片区在临港产业高质量发展和面向东盟的对外开放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左孔天: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六年来,钦州港片区立足向海图强,突出实干为要、创新为魂,以强产业、拓平台、促开放展现强劲发展新动能。

一是临港产业提质升级释放新动力。我们推行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实施工业“标准地”、大宗商品交易、“灯塔工厂”建设等改革创新,持续激活向海经济“蓝色引擎”,绿色化工、新能源材料、装备制造、林浆纸、粮油加工五大临港产业集群引领高质量发展。钦州港片区2024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362亿元,六年累计实际使用外资11.79亿美元。钦州石化产业园成为西南地区首家千亿级专业化工园区,位列2024高质量发展化工园区第17位。

二是中马“两国双园”升级发展激活新动能。我们聚焦落实国家重大战略,持续推动中国—东盟合作示范区建设。今年4月,中国、马来西亚两国元首亲自见证两国政府签署“两国双园”升级发展合作谅解备忘录。8月,我们与马方共同举办了中马“两国双园多区”联动发展专题合作磋商会;9月,我们还将在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举办中马“两国双园”跨境贸易和物流便利化专题合作磋商会、中马“两国双园”人工智能+(低空经济)专题合作磋商会,协力打造“两国双园”升级版。我们加快落实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稳步推进金融领域双向开放,中马钦州产业园区金融创新试点业务累计完成552亿元。加快建设沿边临港产业园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项目建设有效提速。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在全国229个国家级经开区中排名第34位,钦州综合保税区在全国综合保税区中排名第35位。

三是西部陆海新通道发展拓展“新空间”。我们围绕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创新实施首单货物通关服务等改革创新举措,加快建设连接东盟时间最短、服务最好、价格最优的贸易物流通道。2024年,钦州港口岸进出口货物新增239种,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2亿吨,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班列开行突破1万列,新通道沿线省市经钦州港口岸进出口货值同比增长31.3%。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和中马“两国双园”升级发展,持续推进钦州港片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

谢谢!我就回答这些。

广西广播电视台记者:请问中国人民银行广西壮族自治区分行在金融支持广西自贸试验区建设方面,具体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提升跨境贸易和投融资的便利化水平?这些措施给企业带来了哪些实际好处?

谢艳:

感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回答。

为更好服务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中国人民银行广西壮族自治区分行紧抓先行优势、聚焦市场需求,持续提升跨境贸易投融资便利化水平,截至2025年7月末,实现跨境收支282亿美元,跨境人民币结算1823亿元,金融支持自贸试验区建设的主要措施和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中马钦州产业园区金融试点扩面增效。通过构建人民币在岸离岸循环圈,试点业务历经三次复制推广,覆盖范围从“两国双园”拓展至自贸试验区及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试点以来,累计办理业务552亿元,有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跨境人民币结算实现量质齐升。聚焦重点企业需求,提供差异化、定制化的跨境人民币产品服务。今年以来,推动自贸试验区国有企业能源类大宗商品贸易人民币结算226亿元,同比增长超8倍。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占比提升至36%,金融惠企为民成效显著。

外汇管理便利化水平持续提高。扎实开展“汇小二”涉外金融服务专项行动,推动跨境贸易投融资便利化、数字化业务规模达421亿美元。落地南宁市人才用汇便利化试点。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取得成效,23家QFLP企业累计注册资本48亿美元,经营主体获得感明显提升。

科技赋能外汇金融服务转型提质。创新打造“港航融”平台,通过引入北部湾港物流数据,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截至今年7月末,该平台已助力61家企业获得贷款12.36亿元,精准服务涉外轻资产企业。

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广西壮族自治区分行将持续深化金融改革,强化政策协同,为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提供更有力的金融支撑。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当代广西杂志社:崇左片区作为沿边自贸片区,最大的特色是沿边和跨境,承担打造跨境产业合作示范区,构建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陆路门户的战略任务。请问,崇左片区成立以来开展了哪些差异化集成创新探索,特别是在推动跨境产业链创新发展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绩?

周诗翔: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

在过去六年时间里,崇左片区在沿边跨境特色制度创新方面,累计形成148项沿边跨境特色制度创新成果,其中40项在全国、全区复制推广,有效推动跨境产业链供应链升级。

一是深化通关便利化改革,构建高效跨境贸易大通道。以提升口岸通关效率为核心,推动系列创新改革。打造智能化通关体系,实施“提前审结、卡口验放”、出入境车辆快捷通关等改革,正加快建设全国首个跨境智慧口岸,将实现24小时无人化、智能化通关。建成全国首个边境水果“就地检”实验室,大幅缩短东盟水果进境的通关时间。友谊关口岸进出口车辆从2019年35.6万辆次增至2024年的74.2万辆次,今年1—7月友谊关口岸进出口车辆54.3万辆次,同比增长19.68%。

二是推动跨境全产业链创新,打造沿边产业发展新高地。联动自贸试验区改革与沿边产业园建设,推出70余项创新举措,破解产业发展难点堵点痛点问题。大力推动中越“两国双园”承接中越跨境产能合作,打造“大湾区研发+崇左制造+东盟组装”的跨境电子信息产业链,打造凭祥产业园机械装备制造、智能电动车、冷链装备制造、智能小家电、东盟特色产品加工、优势资源加工六个百亿产业链。今年1—7月,园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01.87亿元,同比增长16.32%,增速在全区产业园区中排名第三位。

三是以制度型开放为引领,持续推进崇左片区高水平对外开放。我们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加快推进制度型开放,增强对外贸易综合竞争力。首创边境口岸出入境车辆快捷通关查验模式纳入国家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文件推广;首创外汇业务“银行直办”获国家推广,创新边境地区跨境人民币使用改革,加快推动人民币走出去;主动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深化RCEP合作,首创跨境电商分单模式、制定首套跨境物流服务标准输出东盟体系,促进区域经贸一体化发展。今年1—7月,片区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1772.69亿元,同比增长15.37%。6年来,崇左片区累计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7937.29亿元,助力崇左市稳居广西外贸第一大市。

未来,崇左片区将立足崇左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充分发挥开放平台引领作用,深入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推动制度型开放取得更多务实成果,建设对外开放合作新高地。

我就简单介绍到这里,谢谢!

巩光胜:

感谢6位发布人,也感谢现场的记者朋友。如果大家还有其他问题需要了解,请会后与自治区商务厅沟通采访。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

谢谢大家!再见!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