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左片区累计挖掘总结提炼创新案例25项,上报广西19项,其中10项可复制可推广创新经验、典型案例上报国家商务部。以下为第三批推送上报自治区8项,其中,广西层面将《边境陆路口岸全信息化智能通关及进出口提前审结创新模式》《互市贸易“集中申报、整车通关”落地加工新模式》《边境地区跨境人民币使用改革创新》《开展中越跨境劳务合作集成创新》等4项上报国家商务部。
目 录
1. 边境陆路口岸全信息化智能通关及进出口提前审结创新模式
2.互市贸易“集中申报、整车通关”落地加工新模式
3.边境地区跨境人民币使用改革创新
4. 开展中越跨境劳务合作集成创新
5.念好“分、联、简”三字经畅通西部陆海贸易新通道
6.“两国双园”跨境产业链合作新模式
7.“边境贸易+专业市场+互联网”发展新模式
8.边境陆路旅检口岸卫生检疫智能化应用
提前审结创新模式
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崇左片区的友谊关口岸是全国少有的集口岸、保税、跨境电商等多种业务功能于一体的口岸,是全国业务种类最多、最复杂的口岸之一。近年来,友谊关口岸物流持续快速增长,业务量占广西边境口岸7成以上,是中国通往越南及东盟各国最大的陆路口岸,但有口岸通关能力与快速增长的进出口贸易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为此创新探索了全信息智能通关及进出口货物提前审结新模式,率先在全国沿边货运口岸实现海关边检共用一个卡口作业、一个卡口通道自动验放多种类型业务的创造性突破,通关提效降费效果显著。
一、主要做法
(一)实现一站式通关。强化跨部门通关协作,实现联检部门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率先在全国边境陆地口岸实行海关、边检、原检验检疫等联检部门共用一个卡口,海关、边检等放行指令合并到一条杆上,实现“多卡合一”作业,一站式通关。
(二)实行全信息化智能通关。货车驶入卡口通道时,通过车牌扫码取代原来的下车刷卡,通过指纹、人脸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取代原来的下车盖章,实现数据“多走路”、企业“少跑腿”,卡口通行时间大大缩减。在中越货车全面使用RFID技术,试点查验作业存证系统、查验信息公开系统、智慧查验管理系统,以信息技术手段提升通关效率、防范风险。
(三)实行进出口货物“提前审结、卡口验放”监管模式改革。将进出口运输工具备案、舱单申报、报关单申报、缴税、单证放行等原来需在口岸内完成的工作“前伸”至货物抵达口岸前完成,抵达口岸后如未布控查验即可直接“即进即出”,实现通关“零等待、零延时”。目前,友谊关口岸成为广西唯一一个可同时对进出口货物均实行提前审结模式的口岸。同时,率先在广西口岸试点实行外籍车辆合法合规进入市区过驳,越南入境车辆不必在口岸内卸货,全部“后延”至凭祥市内货场完成卸货。
(四)实现多种业务在智能卡口自动验放。率先在全国实现了口岸业务、保税业务和跨境电商业务等多种业务模式在智能卡口的自动验放,实现一个卡口通道自动验放8种业务类型(口岸直通、口岸卸货、直通转关、卸货转关、空车空箱业务、跨境电商、保税业务、邮件业务),其中4种为全国首创(口岸卸货、口岸直通兼容保税业务、卸货转关、跨境电商),攻克了口岸直通与卸货模式兼容的难题,极大满足口岸业务多样化、企业个性化需求。
二、实践效果
(一)通关时间大幅压缩。改革后,进出卡口通行时间从原来的平均5分钟缩减至平均30秒钟,缩短80%以上;不需查验的货物整体通关时间由原来的平均2-3小时缩短至平均10分钟,缩短90%以上。2019年,友谊关海关进口整体通关时间为南宁关区的51%,出口整体通关时间为南宁关区的78%,做法及成效多次受到中央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
(二)企业成本大幅降低。改革后,进出口产品在友谊关口岸基本无需等待、即到即放,极大降低了企业损失。每辆车可节省司机劳务、住宿费1000元,车辆打冷费100元,停车费30元,加上减少货品损耗及交货期限,以以往每晚滞留200辆车计算,保守估计每年可为企业降低成本费用2亿元以上。
(三)口岸通关货运量大幅增长。通关能力进一步增强,通关效率不断提升,友谊关口岸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陆路主通道作用进一步突显。疫情形势下,2020年上半年,友谊关口岸进出口总额1141.21亿元,同比增长29.60%,占广西口岸42.1%,报关单量13.47万票,占广西口岸的60.3%,出入境货车15.63万辆次,占广西口岸的67.4%,各项指标在全国沿边口岸处于领先地位。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进一步完善“提前审结”作业模式,继续实现快件、一票多车等各类新兴业务在一个卡口通道自动验放。强化与越方对接协调,协同推进口岸扩大改造和作业流程再造,将友谊关-友谊口岸建设为中越示范性口岸。加快推进友谊关口岸升级改造工程和智慧口岸建设,加快推动口岸再扩大、通道再畅通、物流再提速、环境再优化,努力把凭祥建成中国中西部、中部以及东部沿海地区连接东盟时间最短、服务最好、价格最优的国际陆路大通道。
为推动广西边民互市贸易转型升级,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崇左片区以“边民合作社+落地加工”为核心,实施“集中申报、整车通关”落地加工新模式,对互市进口原料通关、运输、仓储、加工、销售实施全程电子化监管,实现境外互市商品“直通厂区”,降低通关成本,促进互市落地加工业形成产业聚集 。
一、主要做法
(一)集中申报:创新开展边民互助组(合作社)“集中申报”通关。由村级组织引领边民成立合作社,允许经备案的边民互助组(合作社)委托1-2名边民代表在互市区(点)监管作业场所内按进口免税合计额度申报。升级海关互市系统直通式模块,对互市商品实行集中申报,实施货物拼车运输,批量办理海关通关业务。
(二)整车通关:进境越南大货车整车报关直通厂区。实行互市进口商品分类管理,根据互市相关规定和互市商品加工协议的实际,确定商品备案范围,确保落地加工企业通过“一品一议,一企一策”互市进口加工所需原材料;对备案范围的商品实行集中申报、监管、放行等“直通式”通关便利化措施,实现境外互市商品“直通厂区”;对备案范围以外的商品,按原监管模式办理。简化原有的“进境大货车在越方口岸卸货→互市边民分别申报、小车分装→在中方口岸过驳中国大车→边境工业园区企业卸货”流程,进境越南大货车整车报关通关后,可直通边境工业园区企业厂区。
(三)实施边民互市贸易监管全链条、全领域通关作业模式。全国首创实现互市监管全链条、全领域通关作业模式。升级改造互市贸易管理系统,将检验检疫的申报项目、单证审核、查验指令、施检项目、实验室检测要求等作业链条全部嵌入系统,建立溯源体系,并开发参数设置、逻辑检控、证书核查等功能,达到全部互市商品“进系统、留痕迹、可追溯”;优化检验检测监管方式,对被抽检的互市商品,在海关抽样后可先予放行,直通落地加工企业仓库,待检验检测结果合格后即可加工。在互市领域率先应用H986集中审像和智能审图系统,实现高效监管。
(四)开发边贸互市贸易手机申报APP。全国首创开发边民互市贸易手机申报APP,边民无需到场即可完成互市商品申报,实现互市落地加工商品无纸化、信息化、智能化申报。
二、实践成果
(一)为全国沿边地区提供了落实“国10条”可借鉴的实践方案。依托崇左片区的创新模式,南宁海关研发应用的边民互市2.0系统已经实现广西开展互市业务的所有16个边民互市区(点)的全覆盖。该系统是在全国首创实现边民互市“一次申报、一次布控、一次查验、一次处置、一次放行”,实现边民互市通关作业无纸化全覆盖,互市通关时间压缩超75%,系统信息化、一体化、兼容性水平稳居全国第一。“边民合作社+落地加工”改革成为商务部、海关总署推介的典范,为全国边境地区互市贸易转型升级提供了广西模式、广西经验。
(二)显著降低运输成本,提升通关效率。全国首创开展落地加工产品直通式通关,外籍车辆可直通厂区。通过“集中申报、整车通关”模式,减少了中间两次接驳转运,通关时间缩短60%以上,每车运输成本降低3000-6000元,大大提高了通关效率。
(三)初步形成了沿边加工业的产业聚集。目前已吸引盐津铺子、沙土食品等20余家农副产品边贸加工企业落户崇左片区,年加工产能总规模超过50亿元。
(四)初步实现了兴边富民、稳边固边。“集中申报、整车通关”模式大大提高了边民参与互市贸易积极性,边民通过加入边民互助组(合作社),参与货物运输、搬卸等,收入也得到了大幅提高,截至目前,崇左片区已有20多家边民合作社7000多名边民参与到互市贸易落地加工,边民每人每月可实现增收800元左右,通过参与边贸合作社分红每年还可增收800-1500元;村级组织引领边民合作社参与,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大大增强了边境基层组织凝聚力和影响力,对兴边富民、稳边固边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下一步工作
进一步完善信息化建设,探索东盟10国互市商品进口、多种运输方式进口、互市移动申报全覆盖等改革思路,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切实打造贴切实际、流程完善、功能齐全、体验舒适的广西边民互市贸易“新名片”。
边境地区跨境人民币使用改革创新
自贸区崇左片区处于广西沿边跨境金融改革前沿,一直致力于创新沿边金融改革服务产业发展,取得了系列成果。
一、主要做法
(一)开展中越两国现钞调运,畅通两国本币回流渠道,解决双边银行越南盾与人民币现钞来源及寸头消化难题。通过引导片区内银行机构加强与越南银行机构的沟通,掌握中越市场对双边货币现钞的需求情况。允许片区内金融机构与越南银行通过对开账户、对存双边本币的模式,完成双边现钞跨境调运业务资金头寸清算,进而推动人民币和越南盾现钞跨境调运业务。
(二)创新边民互市贸易结算模式。通过推行互市贸易“银行+服务中心”结算模式,设立互市贸易服务中心,并上线运行“边贸服务平台信息系统”,实现互市贸易信息互联互通;同时,引入第三方支付机构与银行合作开展互市贸易集中跨境人民币支付;此外,试点互市贸易通过自助机由边民自主发起银行结算申请;最后,为边民开立互市结算卡,创新边民互市贸易融资方式等措施,让互市贸易结算更便利、更安全。
(三)开展银行间越南盾区域交易及完善人民币、越南盾汇率形成机制。当前片区内已有3家商业银行加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越南盾银行间市场区域交易子系统,成为人民币对越南盾银行间市场区域交易报价行及参与行。推动中国银行广西自贸区崇左片区凭祥支行探索做市商模式,开展片区内银行间越南盾交易及报价,完善银行间人民币对越南盾汇率定价机制。
二、实践成果
(一)着力扩大中越货币现钞跨境调运业务规模。片区通过积极引导境外人民币现钞供应回流需求,规范人民币现钞跨境流动,推动了双边本币业务发展。累计调运越南盾现钞106亿越盾,调运人民币现钞4638万元,切实助力解决双边银行越南盾与人民币现钞来源及头寸消化的难题。
(二)着力扩大边民互市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片区通过设立互市贸易服务中心,引入非银行支付机构为线下互市贸易开展线上集中跨境人民币结算,截至2020年6月底,通过该模式共为边民办理互市贸易集中结算金额175亿元。
(三)拓宽了银行间越南盾清算渠道。当前,片区内已有3家商业银行加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越南盾银行间市场区域交易子系统,累计办理11笔银行间越南盾清算业务,金额合计303万元人民币。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需进一步完善双边政府及金融机构常态化合作机制。
通过建立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常态化的交流合作机制,以合作的新常态,促进跨境金融对两国经济合作的发展。
(二)需出台相关规定及政策。跨境金融服务涉及面广,影响大,应尽快根据需要出台相关规定及政策,在完善金融服务的同时,严控金融风险。
开展中越跨境劳务合作集成创新
自贸试验区崇左片区依托广西凭祥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包括崇左市下辖的凭祥市全域,周边县(区)部分区域,面积1279平方公里)开展中越跨境劳务合作,优化跨境劳务外籍务工人员服务,及时化解外籍务工人员不熟悉中国法律法规和政策、劳资纠纷、语言和生活障碍等带来的问题,在缓解边境企业用工难题的同时,力求入境务工人员 “放得开、管得住”,跨境劳务合作规范可持续发展,实现跨境劳务合作双赢。
主要做法
(一)一站式报批优化审批办证流程。一是建立中越跨境劳务合作“四证两险一中心”管理模式,即通过“四证”《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边境地区出入境通行证》《外国人出入境证》《境外边民入境务工证》《聘用境外边民用工证》,“两险”为聘用境外边民购买意外伤害和工伤商业保险,“一中心”境外边民务工管理服务中心,有效加强对越南务工人员管理和服务。二是建立中越跨境劳务合作审批平台系统,将原来需办理的《体检报告单》《务工证》《外国人出入境证》等纸质证件改为网上填写申请信息并提交、审批,实现一套材料、一个系统、一站式审批,实现网上办理、无纸化办公。实现 “一表申请”,《健康证》《外国人出入境证》(注:停留用证件)《用工证》“一窗发放”。
(二)闭环式管理确保管到位。一是入境前期全信息采集。在口岸设置入境信息采集点,劳务公司配合口岸联检部门,对入境务工人员进行人脸、指纹、姓名等信息采集,疫情期间对出入境的务工人员提供核酸检测服务。二是入境后实行区域化管理。按照“定路线、定区域、定责任”要求,在办理检疫、人社、公安出入境、保险等部门的体检、审批、手续过程中,务工人员在相对固定的办证场所、体检中心、入住宾馆活动,由劳务公司负责组织引导。进入用工企业后,上下班实行一人一卡刷卡管理,从工作场所到工厂宿舍,上岗、下班实现闭合管理。三是进境至离境前全程管理服务。开发使用务工人员人脸识别管理系统,公安边境管理部门采集录入人脸、指纹、姓名等信息后,由用工企业通过管理系统进行日常考勤,辖区劳动管理、辖区派出所等公共安全部门均可通过管理系统实现实时监控,实现多部门共享公共管理信息。2020年初选择1家企业试行以来,对应企业外籍务工人员无非法入境、非法居留、非法就业发生。产业园区保安与应急部门形成良好合作机制,实时管理、应急互动。做到底子清、情况明,从入境开始到离境,全程跟踪管理服务。
(三)多样化服务好务工人员。一是购买商业保险。强制劳务派遣公司为务工人员购买人身意外伤害及意外医疗商业保险,避免外籍务工人员出现意外引发涉外问题。务工人员每人每月缴费23元,意外伤亡保险公司最高赔付15万元,意外受伤保险公司最高赔付2.5万元医疗费,因病死亡保险公司赔付1万元,因病医疗最高赔付3万元。2019年参保14.8万多人次,保费344多万元。理赔39例,涉及26人,赔付33.1万多元。二是办理中国的银行卡。针对务工人员的薪酬体制不健全、工资供给渠道不畅的现状,允许越籍务工人员凭着越南公安部门颁发的《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出入境通行证》加辅助证件《越南籍身份证》、中国公安部门颁发的《外国人出入境证》、所属中方劳务公司担保办理中国的银行卡,办卡行与用工企业签订代发工资协议,为务工人员提供代发工资、货币兑换、资金汇划等金融服务。三是多样化业余服务。包括劳动技能、法律知识培训和身体健康检查、中文教育,组织业余文娱活动等服务。在厂区设立卫生室,方便越南务工人员就诊,大病急病劳务公司负责送往医院,“小病不出厂区,大病救治保险”。设立跨境劳务法律服务联系点,为用工企业和务工人员提供法律咨询、政策解答、法律援助、纠纷调解等法律服务。
(四)中越双方地方层面签订跨境劳务协议。广西沿边地级市崇左、防城港、百色分别与毗邻广西的越南边境四省(河江省、高平省、谅山省、广宁省)签订了推进跨境劳务合作协议,加强信息沟通与工作联动。
实践成效
通过对入境务工人员实行多重叠加服务与管理,实现多部门联合监管,对越籍务工人员点对点精准管理,在引得进、用得上、管到位基础上,实现境外人才资源聚集,助推边境地区经济发展。2017年以来,为入境务工人员累计办证37.827万人次,惠及323家用工企业,有效缓解了边境地区企业用工难、用工贵问题。
公安、人社、商务、口岸等多部门共享务工人员实时信息,有效保证对应企业外籍务工人员无非法入境、非法居留、非法就业发生。有效保障越南务工人员合法权益。
下一步工作思路
待疫情解除恢复外籍务工人员入境后,一是用好用足广西科技厅《关于深化外国人来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许可管理若干措施(试行)》政策,试行为外籍务工人员办理外国人员(C类)来桂工作许可证来实现(一年期)停留。二是争取国家公安部移民局支持,允许外籍务工人员凭《通行证》入境停留期限,从目前的30天延长到90天。
念好“分、联、简”三字经 畅通西部陆海贸易新通道
自贸试验区崇左片区是中国通往越南乃至东盟最便捷的陆路大通道,是西部陆海贸易新通道的重要节点。崇左片区深度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以通关便利化与互联互通建设为抓手,进一步畅通陆海新通道,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
一、主要做法
(一)念好“分”字经,提升互联互通水平。加强口岸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开通中越友谊关—友谊口岸、中越浦寨—新清等两条国际货运专用通道,实现口岸通关人货分离,人货顺畅通关。中越友谊关—友谊国际货运专用通道日均通行车辆由原来的800多辆增加到1200多辆,最高峰达到1600多辆次。中越浦寨—新清货运专用通道日均通行车辆由原来的260多辆次提高到350多辆次,货量增长约43.24%。凭祥铁路口岸物流中心正式开通启用,成为广西首个口岸性质的铁路物流中心;浦寨、弄怀边贸点进境水果、冰鲜水产品指定监管场地通过海关总署验收,片区口岸承载能力不断提升。
(二)念好“联”字经,打造黄金物流线路。实行“公、铁双驱动”,打造国际陆路大通道,加强与泰国、越南等东盟国家、国内西部陆海贸易新通道沿线城市的联动,积极打造联通中国-东盟的国际大通道。目前开通了跨境公路物流线路近20条,通达东盟国家20多个主要城市,形成了凭祥—越南海防、凭祥—越南河内—胡志明、凭祥经沙湾拿吉(老挝)—穆达汉(泰国)—黑木山(马来西亚)三条重点黄金物流线路,国内通达北京、长沙、深圳等主要城市。开通了跨境铁路班列9条,连通河内经凭祥至南宁、长沙、郑州、重庆等主要物流枢纽城市。
(三)念好“简”字经,创新优化通关模式。推进中国(广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友谊关口岸公共服务平台上线运行及国家标准版的推广应用,实行进出口货物“提前审结、卡口验放”,友谊关口岸周末及节假日正常通关,建设中国友谊关-越南友谊“示范口岸”,率先在全国沿边口岸实现全信息化智能通关。友谊关口岸车辆通关时间由20分钟左右缩短为2分钟左右。疫情期间,崇左片区内的浦寨卡凤边境贸易货物监管中心在广西率先以“整进整出”模式通关,为广西其他互市点的业务正式恢复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案。利用中国-东盟边境贸易凭祥检验检疫试验区,推动设立农产品快速通关“绿色通道”。全面推进口岸提效降费工作,2019年共释放降费红利近5000万元,惠及300多家企业,全方位减轻企业负担。2020年7月,凭祥铁路口岸正式上线运行铁路舱单管理子系统,实现铁路口岸的全程“无纸化”通关。
二、实践成效
(一)对外贸易保持高速增长。2019年,外贸进出口总值1219.05亿元,同比增长36.9%,占广西外贸进出总值的25.97%,位居广西第一;2020年上半年,在全国各地外贸普遍下滑形势下,崇左片区实现逆势上扬,外贸进出口完成517.84亿元,占广西外贸总量的23.8%。
(二)通关便利化改革取得新突破。友谊关口岸成为全国首个实现全信息化智能通关和实行进口、出口货物“提前审结、卡口验放”通关模式的沿边口岸,并率先在全国实现一个卡口通道、自动验放8种业务类型的“多卡合一”创造性突破,货物整体通关时间由平均2小时缩短至10分钟,口岸通关能力提升30.5%。
(三)依托口岸优势推动跨境产业集聚发展。构建以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产业发展格局,在全国率先打造首个中越“两国双园”项目,开辟中越跨境产业合作新途径;建设金融开放门户,成功打造全国首个县(市)级现金服务示范区;智能公路港、冷链产业园一期投入使用,加快形成辐射东盟的综合物流网络,促进了跨境物流产业发展。2020上半年,克服疫情影响,边境加工企业全面实现复工复产,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8.1%;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7%;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深化国际合作。加强与东盟沿线国家(地区)互联互通项目建设,在中欧班列(凭祥—河内)跨境集装箱直通运输班列及中越老泰国际物流线路的基础上,探索开通更多“东盟—凭祥—西南中南—俄罗斯—欧洲国家”的跨境公铁联运物流线路,形成贯通我国西部地区与中南半岛、衔接“一带一路”的西部陆海贸易新通道。
(二)打造国家物流枢纽。主动服务国家对外开放大局,充分发挥西部陆海新通道作用,以友谊关口岸为中心,打造高水平开放合作平台,以崇左(凭祥)陆上口岸国家物流枢纽建设为契机,加快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冷链物流中心、西部陆海新通道凭祥公铁联运物流国际港等枢纽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崇左至凭祥高速铁路、湘桂铁路南宁至凭祥段扩能改造、巴马至凭祥高速公路,凭祥至东兴高速铁路、友谊关口岸扩大开放至浦寨、弄尧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
“两国双园”跨境产业链合作新模式
近年来,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我国部分企业陆续转移制造产能至更具成本优势的东南亚地区,尤其是到越南投资建厂,通过获得越南原产地证的方式规避产品出口欧美的关税、配额壁垒。崇左片区找准国内产业转移、边境经济发展、国际贸易规则、睦邻友好合作的契合点,推动中越凭祥—谅山“两国双园”建设,吸引企业“落户广西+转移越南”跨境布局生产,探索出降低企业走出去风险、实现双边合作互利共赢新路径。
一、主要做法
(一)利用国际贸易规则和跨境劳务政策,首创跨境“两国双园”合作。越南作为欠发达国家,其原产商品出口欧美,遭遇的关税壁垒、配额限制较少。出口货物在越南加工增值取得越南《原产地证》的比例,美国要求30%以上,欧盟要求35%以上。这意味着企业将70%以下生产环节留在国内、30%以上生产环节放到越南,即可合乎国际贸易规则,取得越南原产地证,产品低关税、少配额限制出口欧美。凭祥是中越跨境劳务合作试点地区之一,当地企业可以聘用越南劳工,缓解企业用工难、用工贵的压力。企业通过“两国双园”承接同一产业链,将70%左右的产业链条留在国内边境地区进行前期加工,再到越南完成后期30%加工组装,遵循WTO规则,产品取得越南原产地书出口或转口第三国。
(二)中越政企合作共建“两国双园”。承接跨境产业合作的载体“两国双园”,分为中方区域和越方区域。目前中越双方正加快推进中越“两国双园”项目建设,总规划面积近4000亩,计划总投资100亿元。项目境内选址于崇左片区,总规划面积约1200亩,计划总投资75亿元人民币,包括边境出口加工、跨境物流园区。项目境外选址于越南谅山省谅山—同登口岸经济区,总规划面积2655亩,计划总投资25亿元人民币。越方区域由中国广西北投集团、广西凭祥、越南谅山省三方合作,在同凭祥接壤的越南谅山省边境一线非关税区内,租赁土地开发建设境外产业园,为外迁企业提供境外厂房;实施分期建设、滚动开发,项目一期206.36亩进口加工厂区今年底可部分投入使用,计划两年内建成。
(三)做好收益测算与风险防控工作。办理境外报批时,中方工作组每周都要到越南谅山,甚至在谅山省政府附近宾馆连续蹲守,与谅山省政府、省投资计划厅以及谅山-同登口岸经济区管委会等部门对接,了解越南投资环境、越南税收政策、投资政策,项目实际投资成本及收益。委托设计单位完成项目修建性规划设计方案稿,委托法务机构开展项目法律尽调工作。
二、实践成效
(一)中越“两国双园”跨境产业合作深受国内外迁企业欢迎且初见成效。中方境内园区已建成4.8万平方米标准厂房,总部位于深圳的三诺集团已进驻,一期项目的三诺电子智能音箱生产线已投产,提供就业岗位 172个,音响年产量达200万台(套)以上,年产值约3亿元(人民币)。目前,中方园区由三诺集团建设运营的三诺跨境电子产业示范园项目进展顺利。同时,三诺集团在越南北宁、北江两省已建成下游生产线。越方境外园区方面,2019年9月10日越南谅山省委书记到访广西期间,见证了中越“两国两园”项目战略合作签约;现已完成项目在越南的立项手续、规划设计和合资公司组建等前期工作,2019年12月取得越南谅山省人民委员会颁发的项目投资许可证,首期获批78公顷土地中的12公顷作为一期先行区,将于年内开工建设。
(二)“两国双园”模式潜在效益显著。降低企业“走出去”对外投资风险和我国制造业外迁带来的实体经济削弱、产业空心化的影响。同时也能促进境外园区有效集聚产业,我国沿边省份与毗邻国家共享所承接产业的就业及税收,利用政策优势和跨境劳务合作的人口红利,打造辐射东南亚的跨境产业集群,开辟一条双边合作互利共赢的新路径。中越“两国双园”项目全面建成后,将实现年销售额300-500亿元以上,实现税收10亿元以上,提供就业岗位近2万个,聚集技术人员和专业管理人才2000人以上。
(三)中央媒体给予了充分肯定。人民日报2019年11月23日刊文《凭祥:探索沿边体制机制创新 争当全国沿边开放排头兵》报道这一新模式开辟了中越产业合作新途径。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 用好自贸政策强龙头、引聚集。做好欧盟-越南自贸协定对中国-东盟跨境产能合作影响的研究,加快建设崇左片区边境出口加工产业园,充分发挥凭祥三诺龙头企业示范作用,引进一批电子产品加工企业。同时发挥广西毗邻广东区位优势,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抓住福建、浙江、广东等地产业大量转移的机遇,重点加快建设形成出口加工业产业集群。
(二)加快建立出口贸易加工区。探索建立生态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制造平台,实现在沿边地区跨境合作2小时经济圈内,共享工艺、共享模具、共享部件、共享产业生态,将原计划和已经“走出去”投资的产业链吸引至我国边境园区落户核心生产环节,助力沿边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留住产业链的核心技术、重要资产、经济效益、专业人才,最大程度提升边境地区产业价值链。
“边境贸易+专业市场+互联网”发展新模式
崇左片区所在的凭祥是全国东南亚水果电商重要聚集发货地之一,在装卸、包装等方面用工需求量大,形成了遍及中国-东盟市场的电商销售网络。崇左片区在积极探索“边境贸易+专业市场+互联网”模式中,不断推动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发展,带动边民增收致富。
一、主要做法
(一)建立“边贸合作社+专业市场”体系,对互市农产品流通形成有序管理。组织合作社参与农产品流通,充分利用国家给予边民“每人每天交易8000元货物全免关税”等边贸政策,将互市进口农产品通过江南农产品交易中心和中国-东盟(凭祥)水果城等二级专业市场有序发往全国,实现进口农产品流通便利化、规范化。
(二)实施“边境贸易+互联网”贸易发展新模式。依托边贸专业市场打造中国-东盟商品集散中心,构建“买东盟,卖全国”大平台, 整合各大电商平台、网红直播等新业态,依托贸易企业、进口农产品市场,全方位推动进口东南亚农产品市场流通。辐射带动江楠市场、荣顾-红星市场等一批边贸专业市场和物流企业等进驻运营。
(三)通过公共品牌统一授权监管,实现产品流通标准化。一是发挥专业市场资源优势及平台优势,线上线下齐发力,线下利用江南、红星两大专业市场资源及其客户资源;线上利用凭祥直发、江楠鲜品、好多果等电商平台开展线上大宗交易,为都安、乐业实现农产品产销对接。二是精准助力脱贫攻坚。甄选优质企业,由品牌管理机构授权使用,统一监管,以“边贸合作社+贫困户”脱贫增收新模式吸纳边民,尤其贫困边民全员参与产品集中分拣、打包、配送、网络销售,企业、合作社、边民共同参与产品流通标准化,使广大消费者能更快速体验到更优质、新鲜的东南亚进口水果。
二、实践效果
(一)凭祥市推进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积极发展农村电商和产销对接成效明显,2019年获国务院通报表扬。据统计,目前凭祥市内在淘宝、抖音等网络平台或社交软件,从事网络直播销售的电商企业,每个优质企业可实现日均交易额6-15万元不等。
(二)电子商务对传统边境贸易的促进作用明显。依托我市现有专业市场,对接国内各大电商平台及本地企业自有线上平台,并采用现下主流的网络直播带货等方式,实现“线上展示,线下交易”,拓宽我市特色产业发展渠道。2020年1-7月,我市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1.6亿元,约占整个崇左市的57%。
(三)增加贫困边民收入促进兴边富民。边民加入合作社有分红获增收,合作社收入实行“5221”比例分配,从收入中拿出50%作为社员分红。如凭祥镇柳盛边贸合作社自今年2月底运营以来,累计收入158万元,社员分红79万元,贫困户社员人均分红1500元。上石镇举行2020年边贸合作社第一季度分红大会,共发放红利款87万元,参与分红的社员有1368人,其中贫困户560人。在专业市场稳定务工边民有2500多名,人均日增收50-100元。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全面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建设。完善农产品交易集散中心建设及综合物流服务,孵化、培育一批本地优秀电商企业,开展面向东盟的大宗贸易特色商品交易。完成电子商务进农村公共服务中心、培训、品牌培育、农产品配送集散中心、物流三级配送体系建设。
边境陆路旅检口岸卫生检疫智能化应用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给口岸公共卫生安全和国门卫生检疫防线带来严峻挑战,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维护国门安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自贸试验区崇左片区在海关的指导下,持续加强口岸公共卫生核心能力建设,不断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参与建设“口岸卫生检疫智能化应用项目”并于6月1日在友谊关口岸首个上线启用。该项目全面完善进出境人员海关健康申报体系,并加强卫生检疫移动作业及信息化应用,提高数据收集、分析、统计的效率,降低疫情期间一线关员与旅客间的不必要接触,实现疫情防控到位病患“零遗漏”与口岸工作人员“零感染”。
一、主要做法
(一)支持越南语申报和开展扫码验核。研发集证件阅读、人脸采集\识别,体温检测、越南语输入、手写(或指纹)签名等多种技术综合应用的电子健康申报系统,进出境人员可通过手机app、微信扫码、PC机、自助申报终端等方式进行申报。在健康申报申报环节,定制本地特色健康申报越南语版,实现自助申报机联机申报,全面完善海关健康申报体系;在健康申报审核环节,整合物联网技术、人机交互、视频处理等技术,率先实现将现场设备、业务数据、视频流等非结构化数据的紧密关联,实现卫生检疫场景的人机互动。
(二)实行人脸采集和货运通道智能化管理。与旅客通关管理系统信息数据互通,实现本系统与旅客通关管理系统业务数据的交互,为视频切割与单证绑定提供关键的支持在健康申报审核环节,通过系统接口对视频流实现调取、传输和共享,并将红外体感设备的实时视频流与健康申报审核进行绑定,在旅客通关管理系统显示通关现场实时视频流,可以根据不同需求切换相关摄像机进行观看。同步开发进出境司乘人员健康申报和卡口自动验放系统,实现进出境司乘人员健康申报、体温检测、车牌识别、人脸比对、卡口自动验放全流程电子化、信息化、智能化管理。
(三)开展设备智能互联和单证视频存证。随疫情变化,在总署令允许的情况,针对“经常”出入境旅客较多的特点,对于已人证合一的旅客,可无需提前进行健康申报,过关时刷证或刷脸,并在验核机上进行简单确认即可完成申报。现场关员可少干预,验核机(系统)可自动验核放行或报警。在无需人人申报(电子或纸质)的情况下,可采取红绿通道结合人脸判别、报警,便于将多数“经常”出入且人证合一的旅客(走绿通道或专用通道)与其他旅客区分,实现通关便利、节省海关监管资源、同时信息完整、高效严密。同时开发应用涵盖体温检测、检疫查验、医学隔离、医学排查全作业环节的卫生检疫视频自动存证系统,检疫全程单证、视频可自动回溯。
二、实践效果
(一)口岸通关效率大幅提升。实现旅客自助健康申报,关员扫码验核,大大提高健康申报的通关效率,对于风险旅客能够及时隔离并接受医学排查,并为海关现场关员作业提供执行依据,为后续密切接触者追踪提供数据基础,对现场业务监管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卡口检疫时间大幅压缩。自动接收总署健康申报数据下发对接人脸采集信息与申报信息关联,建立旅客信息库和风险告警功能;货运场所形成应用集体温检测、健康申报、登临检疫、运输工具检查四合一智能卡口,卡口检疫时间由5分钟压缩到2分钟。
(三)检疫查验综合监管监控效能大幅提升。运用电子地图、物联网技术,将边境口岸体温检测、核辐射探测、有害生化因子监测、毫米波等检测设备集成联网,实现数据自动采集、统计分析和综合展示应用,极大提升检疫查验综合监管监控效能。
(四)建立健全了旅客多维信息库。较好整合现场采集的通关(历史)记录、总署下发的健康申报及其他“新旅通系统” 作业记录,以及海关外部单位提供的信息等,丰富完善形成了旅客多维信息库,并进行模型、标签分析画像,诚信等级打分,促进国门卫生及监管风险防控数据完善健全准确。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开发应用涵盖体温检测、检疫查验、医学隔离、医学排查全作业环节的卫生检疫视频自动存证系统,检疫全程单证、视频可自动回溯。进行旅检风险模型分析,包括同行人、关联旅客、历史查验查获、从未查验、有走私违规或不良记录、健康情事、常出入的口岸、异常口岸漂移、出入频率时段等规律、异常出入境行为等。将分析结果转换为布控、预警指令,在通关时予以提示拦截,查验情况反馈。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